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植物原料备案加速安全评估仍是焦点
来源:360体育赛事直播    发布时间:2024-04-23 10:44:15

  “天然来源”“植物提取物”“植物活性成分”……近两年,这些热词成为化妆品原料市场的缩影。

  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植物原料占比近1/3,收录了3000多个与植物相关的原料。截止至发稿前,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中植物原料共计27个,其中2022年备案通过3个,2023年备案通过13个,2024年不到四个月已备案通过11个,能预见植物原料的备案速度仍将持续加快。

  一直以来,关于植物原料从研发、生产加工到应用添加、检测及安全评估的有关标准都是行业热议话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石钺教授向《中国化妆品》杂志表示:“我国对化妆品原料安全的监督管理要求是一以贯之的,在原卫生监督条例的法规体系下,对原料安全就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具体来看,1999年《化妆品卫生规范》推出禁限用原料清单,实施分类目录管理;2003年发布《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对新原料实行审批制,对安全风险较高的原料要求提供原料质量规格证明等。

  他进一步表示,2021年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更是强化了对化妆品原料的科学监管:推行基于风险的分类管理,发布《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建立化妆品原料安全相关信息报送制度,实行从原料准入到使用的全流程管理等。

  作为化妆品产品的核心,原料承担着功效及安全的作用,这也与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直接相关。

  但具体到原料的质量控制,石钺表示目前“天然动植物提取物”和“生物发酵原料”是化妆品市场的新热点,但由于其组成成分的复杂性也给化妆品原料的安全风险评估带来一定挑战。

  他提到:“《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在化妆品注册和备案中解决了鉴别产品中是否含有新原料的问题,部分解决了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简化版)的问题,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如类别原料不清晰,目录中列出的‘最高历史使用量’而非‘安全使用限量’,‘原料来源’、‘原料规格’、‘原料使用目的’缺失等问题。”

  再如《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禁限用组分和准用组分目录中,禁用组分缺少限值数据,准用组分是不是能够其他目的使用缺少说明等。此外,化妆品原料领域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品质衡量准则特异性差、安全信息数据短缺等问题。

  “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是保证化妆品植物原料质量的具体体现,植物原料的基本属性是多成分的混合物,在植物原料质量控制指标设定时,应体现整体性和特征性,以保证植物原料质量的均一性和批次间质量的稳定性。”石钺强调。

  其次,在专业检验测试机构对植物种属做相关鉴定的基础上,还有必要了解原料商是否控制了某项功效宣称的指标。石钺表示,目前很多植物原料质量控制标准缺乏特征性,有的仅仅是外观、pH值、比重等。

  他进一步解释道:“即使有的植物原料设立了某个化学成分的定量指标,也不能通过单一成分的测定来反推产品中含有该植物提取物,如产品中检出,并不能判定产品中添加了茶叶提取物。”

  再者,目前对于不同植物成分的检测的新方法仍然以科研机构自建为主,所以应该用多维度的方法去考察某个植物成分的功效和作用。

  总体来看,针对植物原料的质量控制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和统一的方法,植物原料的特殊性也造成了它的复杂性。

  “经常有送检过来的原料,虽然都是同一种东西,但前后送来的两个批次颜色差别却很大,这和植物生产环境以及采集期不同都有很大关系。”石钺说到。

  实际上,在化妆品之前很多原料是投入在药品里应用的,但添加在药物里面并不意味着在护肤品中添加就一定安全。“比如白芷因具有光敏性而被禁用于化妆品中,但是白芷提取物是保健食品类可添加的原料。”石钺以此为例,表示原料的安全评估也是目前行业里最重要的一环。

  不仅是植物原料,其实在面对国内整体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机制方面,相关指导标准也在持续细化。

  4月3日,中检院发布发布了《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数据类型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可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限用组分、准用防腐剂、准用防晒剂、准用着色剂和准用染发剂;二是通过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机构公布的评估结论;三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权威机构已公布的安全限量或结论;四是化妆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原料安全使用信息;五是原料3年使用历史;六是有安全食品历史的化妆品原料;七是结构和性质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生物活动的原料除外)。

  有了这七种不同类的原料数据,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企业在进行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时有了相对明确的可参考指南。

  不仅如此,在相关指南发布7天后中检院又连发6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化妆品原料使用信息(征求意见稿)》中,共计收录了2250个原料,资料显示这是对我国批件有效期内特殊化妆品中已使用、未收录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且无权威机构评估报告的原料使用量的客观收录。

  除此之外还有《权威机构化妆品安全评估数据索引(征求意见稿)》收录了3572个原料,这是对我国化妆品中已使用、未收录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和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等评估机构已公布化妆品安全评估报告原料的客观收集。

  在这近6000个原料中,显而易见植物提取物相关的原料占比很高,这也为此前植物原料安评困境提供了新方向。

  随着消费市场对天然来源和植物成分的推崇,慢慢的变多的国货品牌如薇诺娜、百雀羚、自然堂、林清轩、花西子等,通过结合中国特色植物原料与现代科技,开发出具有独特功效的产品以此提升与国际大品牌的错位竞争。而想要在市场端赢得长久的胜利,原料安全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